海岸带研究动态 海岸带研究动态

回到完整页面
«返回

内容

海洋变暖解析:原因、尺度、影响及后果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新报告《海洋变暖解析:原因、尺度、影响和后果》发布,报告由来自10多个国家的80名科学家完成,其研究对象涵盖海洋中所有主要生物的生态系统。这份报告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大会上发布,并对生态系统和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实例举证,目的在于促使人类对节能减排予以关注和采取行动。报告通过系统的说明和论述指出,海洋变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将会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该报告主要包括五部分主要内容,分别为海洋变暖的背景、从物种到生态系统再到服务的传递效应、海洋变暖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意义(主要对微生物、浮游生物、海藻、滩海沼泽和淡水森林生态系统、海草、红树林物种及生态系统、潮间带岩石栖息地、珊瑚礁、深海群体、水母、海洋鱼类、浮游金枪鱼、海鸟、海龟、海洋哺乳动物、北极生态系统及物种、南极生态系统及物种对海洋变暖的影响和效应)、暖海区商品及服务的重要性(天气、包括甲烷在内的碳管理、沿岸物种的保护、海洋浮游植物及藻类暴发的危害、鱼类及水产养殖对食物安全性的贡献及人类健康对海洋变暖的影响及效应)、结论及建议。

 

报告指出,相比20世纪70年代全球水系统吸收了因气候变暖而增加热量中的93%,承担陆地“空调”的重要作用,而与此同时,海洋生物的生活规律却发生大幅改变。由于海水变暖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滩到深海全方位的生态失衡,水母、海鸥以及浮游生物的栖息地向气候更寒冷的两极偏移了至多10个纬度。更高的气温也可能改变一些海洋生物的性别比例,比如海龟,因为温暖的环境更可能孕育出雌海龟。而且,海洋温度升高导致海洋动植物种群疾病增多,食品安全也因此受到影响。海洋变暖也使得珊瑚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死亡,导致依赖珊瑚礁的鱼类减少。生物部落大迁徙也会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和变数,进而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与19702000年这段时期相比,由于鱼类种群分布变化,报告预计东南亚地区捕鱼业产量到2050年将下降10%30%。专家呼吁各国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使用可再生能源。

 

报告还指出,如果把海洋海平面以下2千米海水从1955年到2010年间所吸收的热量施加到地表10千米的大气中,则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足以升高到36摄氏度。海洋生态系统变化速度要比陆地生物快1.55倍,而且这些变化还是不可逆转的。

 

 

编译:吴秀平 

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资源环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第20期,转载引用请注明

原文题目:Explaining Ocean Warming: Causes, scale, effects and consequences

原文来源: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16-046_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