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领域动态 相关领域动态

最小化 最大化
«返回

内容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来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1年5月31日

 

黄海暖流水是渤海和黄海唯一的外海水源,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黄海暖流主要发生在冬季,它的存在对冬季山东半岛的气温和雨雪分布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夏季黄海暖流虽然已经消失,但黄海暖流残留水仍然存在于冷水团的核心区内,形成黄海冷水团。前人对黄海暖流温度演化的研究主要基于表层海水温度(SST)重建记录(例如烯酮古温度指标,Uk''37)。然而,这种方法存在如下问题:黄海暖流主要发生在冬季,且流速高值出现在黄海海槽底部,而Uk''37所重建的SST在南黄海指示年平均海水温度信号,目前没有办法剥离SST记录中其它季节的温度信号,因此限制了对自然驱动下黄海暖流温度演化的直接认知。

图1 研究区域温度分布及岩芯站位     来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赵美训团队通过系统开展中国边缘海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核心类异戊二烯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coreiGDGTs)来源的研究,提出TEX86指标在东海、黄海指示底层水体温度信号(Xing et al., 2015; Wang et al., 2019),并建立了适用于中国边缘海底层海水温度重建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南黄海冷水团区域的沉积岩芯开展coreiGDGTs的测试,首次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年代际分辨率的)黄海暖流温度的演化记录。结果显示黄海暖流温度自5 ka(约公元前3000年)以来逐渐变冷,这与以往重建的黄海SST记录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进一步结合高、低温气候强迫记录,提出黄海暖流温度在中晚全新世的演化受低纬西太平洋的驱动:低低纬次表层海水温度信号经由黑潮传递至南黄海。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低纬气候强迫在全新世气候演化中的关键作用。


 

图2 黄海暖流温度演化与其他古记录的对比   图片: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该成果在Nature Index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在线发表了题为"Gradually cooling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driven by tropical Pacific sub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changes over the past 5 kyr(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水体热量驱动黄海暖流温度近5千年以来的逐渐变冷)"的研究论文。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李大伟副教授为第一作者,赵美训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成果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是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在西太平洋古气候演变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对认识自然驱动下中国边沿海温度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dx.doi.org/10.1029/2021GL093534

 

 

 

原文链接:低纬驱动下的全新世黄海暖流温度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