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领域动态 相关领域动态

回到完整页面
«返回

内容

樽海鞘比磷虾更能有效地为南大洋施肥

 

来源: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 亥姆霍兹极地海洋研究中心(AWI)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日

 

      在南大洋(南极)的许多地方,铁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可利用铁的数量对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有重大影响,反过来,也对在食物网基础上的生物质总量有重大影响。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实验测量了在自然条件下磷虾和樽海鞘粪便颗粒中的铁含量,并利用南大洋的一个天然微藻群落测试了其中铁的生物利用度。与磷虾的粪粒相比,南极浮游植物更容易从樽海鞘粪粒中吸收铁元素。过去20年的观察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南极磷虾正越来越多地被樽海鞘所取代。在未来,樽海鞘可能比磷虾更有效地促进南极微藻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固定。相关研究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磷虾和樽海鞘在初级生产中的作用。作为铁的来源,研究人员向微藻群落提供了磷虾和樽海鞘的粪便颗粒。令人意外的是,与磷虾相比,樽海鞘的粪便颗粒每微克碳释放出更多的铁。此外,对于浮游植物来说,樽海鞘粪便颗粒释放的铁比磷虾颗粒释放的铁更具有生物可利用性。浮游植物群落能够从樽海鞘的粪粒中吸收的铁比从磷虾的粪便中多5倍。这一趋势可能导致浮游植物CO2固定量显著增加。

       因为南大洋广阔的水域有可能从大气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它对我们未来气候变化非常重要。在南极半岛一些地区,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海冰覆盖面积。当海洋无冰时,更多的阳光穿透上层水层,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来源。该研究对模拟未来南大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Salps fertilise the Southern Ocean more effectively than krill

编译:刘晓琳